科室动态
首创3D打印钛板经口寰枢椎复位融合固定术成功实施
西安交大二院 骨二科(脊柱外科)
近日我院骨二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上颈椎患者。患者王某某,男,49岁,陕西省眉县人。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乏力,无其他部位不适,未予重视。4月前就诊于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的知名科室,行头颅MRI示“寰枕融合,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缘变尖,颈2椎体下缘脊髓内异常信号源,考虑缺血灶”。该院予以行“后颅凹减压术”,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3月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逐渐出现全身麻木乏力,就诊于多家医院求诊,均因患者病情特殊,治疗棘手,未予治疗。求诊无果,患者百般绝望之下得知我科贺西京教授、李浩鹏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复杂上颈椎畸形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业界口碑后来到我院求诊。
贺西京教授、李浩鹏教授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并亲自查体,查体发现患者四肢肌力减弱至4级,并伴有感觉减退,深反射活跃。因患者已行后路手术治疗,解剖结构破坏情况不明,因此建议患者行颅颈交界处CT三维重建以明确局部结构,CT三维重建后应用我科室先进的3D打印机打印出患者骨骼模型,以明确患者病变并制定手术方案。
通过详细研读患者CT三维结构发现患者寰椎后部结构以及枕骨后方结构已经遭到手术破坏;而且枕骨与寰椎融合,寰枢椎之间脱位明显,右侧点状骨性融合。两位专家讨论后认为患者畸形明显,脊髓明显受压,且临床症状渐进性加重,必须尽早行手术减压治疗。但目前的现状是后方骨性结构破坏,已经失去了后路手术减压复位固定的机会;而且因为后方结构的破坏,寰枢椎之间由正常的平行关系变成了寰椎向枢椎前下方脱位并部分融合的交叉关系,即使行前路手术治疗复位,目前临床上也无合适的内固定材料能够直接应用于该患者;而且患者为复杂上颈椎畸形,前路手术也仅有一次机会,如果手术失败患者面临生命危险。复杂的畸形要求术者必须有高超的医术、细致的操作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更要有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贺西京教授及李浩鹏教授认为患者已经饱受疾病折磨,必须拿出合适的方案来为患者解除病痛。经详细讨论后决定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3D打印技术为患者个性化定制固定材料;3D打印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多种行业,包括轮船制造,航空航天等,近年来逐渐在临床中开始应用;此技术可以应用与传统内固定相同的材料进行打印,并可根据患者特殊的解剖结构以及术者要求进行个体化制作,特别适合复杂解剖结构(如畸形,粉碎性骨折等)以及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等骨科治疗中,所用材料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经过细致的分析以及论证,骨二科成功研制出一款符合此患者解剖形态的经口腔入路寰枢椎融合固定钢板,并已经委托相关生产企业个性化3D打印制作。
通过查询文献及相关报道,目前尚未见有3D打印的钢板在脊柱外科中应用,在复杂的上颈椎的治疗中更是空白,骨二科的这一新技术不仅为该患者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更是科室在复杂脊柱外科疾病治疗经验的体现,能够开拓复杂脊柱外科疾病治疗的新篇章。两位教授的勇于创新的精神与日前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先进技术与3D打印专题讲座中“要加快3D打印技术的应用”精神不谋而合,体现了其开拓精神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