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相册
国家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贺西京教授简介
贺西京教授,博士、博导 、卫生部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课题16项,多项成果被中央电视台“新闻三十分”、“今日说法”、“健康之路”、“百科探秘:等媒体报道。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9项,其中第一完成人14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375余篇,其中SCI收录70篇,主编、参编专著8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名。
曾赴瑞士、澳大利亚学习脊柱侧弯及脊柱疾病的临床外科治疗、人工关节置换理论与技术。擅长骨科疾病的治疗与研究。治疗了大量颈椎损伤,颈椎病,脊柱、脊髓损伤,颈、腰椎间盘脱出及椎管狭窄、脊柱脊髓畸形、脊柱侧弯、脊髓纵裂、臀肌挛缩症、血友病性关节炎等病例。尤其是在治疗大量的骨科疑难病、高危病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愈了众多的临床疑难病症。与香港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合作,开展的同种异体嗅鞘细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收到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2003年率先开展胸腔镜下微创矫形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弯畸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西北地区空白;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突出,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与德国TESSYS技术发明人Hoogland教授合作,成立maxmorespine椎间孔镜培训基地。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上颈椎的前、后路手术,人工颈椎关节的研制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
对于臀肌挛缩症的治疗,首次在国际上提出臀肌挛缩症的分度及治疗方法,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及关注,该项目获2010年度陕西省政府科技二等奖。收治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全国20多省市的众多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我院是全国收治臀肌挛缩症病例最多、最重、最集中的医院之一。作为国家药监局特邀重点专家参加了苯甲醇临床研讨会,会上采纳了我们在臀肌挛缩症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重新规定了苯甲醇的应用范围,大大降低了该病的发病率,为该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主要研究方向:
颈椎病、脊柱脊髓损伤、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退变的治疗与研究;关节疾患。
门诊时间:每周一8:00-12:00
办公室电话:029-87678002
电子邮箱:xijing_h@vip.tom.com
一、主要学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 副主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陕西省康复分会 会长
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学会 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 副主委
AJNN(美国神经保护与修复杂志) 副主编
全国统编教材器官-系统整合《运动系统损伤与疾病》 主编
全国研究生统编教材《骨科学》 副主编
全国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骨科学》 副主编
二、科研成果获奖
1. 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脊柱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细胞保护、功能恢复及治疗关键技术”
2.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臀肌挛缩症病因及分度治疗研究”
3.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加压螺旋钉与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严重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及骨不连”
4.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腓骨切除后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
5. 西安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臀肌挛缩症病因及分度治疗研究”
6. 教育部科技成果:“臀肌挛缩症病因及分度治疗研究”
三、获得荣誉:
1. 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
2. 陕西省“三秦人才”
3.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4. 四部委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称号
5.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6. 中共陕西省委授予“全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7. 陕西省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8. 陕西省卫生厅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9. 西安交通大学授予“全校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10. 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四、发明专利
1、 发明专利:“仿生低摩擦人工寰齿关节”
2、 发明专利:“仿生人工寰齿关节”
3、 发明专利:“一种防脱位式非融合人工颈椎及椎间盘系统”
4、 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式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复合体”
5、 发明专利:“一种人工寰齿状突关节”
6、 发明专利:“肢体骨折复位器”
7、 发明专利:“一种人工腓骨”
8、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仿生低摩擦人工寰齿关节”
9、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仿生人工寰齿关节”
10、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防脱位式非融合人工颈椎及椎间盘系统”
11、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人工寰齿状突关节”
12、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调式人工颈椎及椎间连接复合体”
13、 实用新型专利:“医用一次性防堵吸引器吸头”
14、 实用新型专利:“骨折单侧外固定器”
15、 实用新型专利:“负压引流吸引器”
16、 实用新型专利:“手术显影纱布”
17、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脊柱椎板牵开器”
18、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关节突型椎板拉钩”
五、代表性论文(均为SCI收录)
已经发表学术论文375篇,其中SCI收录70篇。
1. Lu M, Dong J, Lu T, Lv H, Yang P, Cheng Z, Li J, Liang B, Xu J, Li H, He XJ (通讯作者). Effects of different sera conditions on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in vitro[J]. Int J Mol Sci, 2014,16(1): 420-438.
2. Liu SG, Ren PY, Wang GY, Yao SX, He XJ (通讯作者). Allicin protects spinal cord neurons from glutamate-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through regulating the heat shock protein 70/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pathway[J]. Food Funct, 2014.
3. Zhang D, He XJ(通讯作者). A meta-analysis of the motion function through the therapy of spinal cord injury with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rats[J]. PLoS One, 2014,9(4): e93487.
4. Yang H, Zhang B, Zhu J, Liu D, Guan F, He XJ(通讯作者). 4q22.1 contributes to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osteoporosis susceptibil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of chinese han population[J]. PLoS One, 2013,8(11): e80165.
5. Huang SL, Jiang HX, Cheng B, Ning N, He XJ(通讯作者).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occult intrasacral extradural cyst in children[J]. Br J Neurosurg, 2013,27(4): 509-512.
6. Dai X, Ma W, He XJ(通讯作者), Jha RK. Elevated expression of adrenomedullin is correlated with prognosis and disease severity in osteosarcoma[J]. Medical Oncology, 2013,30(1): 9.
7. Cai X, He XJ(通讯作者), Li HP, Wang D. Total Atlanto-odontoid Joint Arthroplasty System A Novel Motion Preservation Device for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After Odontoidectomy[J]. Spine (Phila Pa 1976), 2013,38(8): E451-E457.
8. Qin J, He XJ(通讯作者), Wang D, Qi P, Guo L, Huang SH, Cai X, Li HP, Wang R. Artificial Cervical Vertebra and Intervertebral Complex Replacement through the Anterior Approach in Animal Model: A Biomechanical and In Vivo Evaluation of a Successful Goat Model[J]. PLoS One, 2012,7(12): 13.
9. Huang SL, He XJ(通讯作者), Wang KZ. Joint replacement in China: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An urgent need for proper management[J]. Rheumatology, 2012,51(9): 1525-1526.
10. Chen X, He XJ(通讯作者), Jin R, Guo YM, Zhao X, Kang HF, Mo LP, Wu Q. Conspicuity of breast lesions at different b values 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J]. Bmc Cancer, 2012,12.
下一篇: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