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支部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5月21日下午,院党委邀请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报告团来我院进行 “西迁精神”专题宣讲,作为支部书记,我有幸聆听了这场报告。
西迁老教授马知恩从“爱国、奋斗、传承”三方面讲述了他对“西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介绍钟兆琳、张鸿、唐照千、陈大燮、陶文铨等等老教授真实感人的西迁故事,与大家共同回顾了当年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为大家,那段将青春梦想投入国家建设的光辉岁月,诠释出了交大人如何离开黄浦江,扎根黄土地,为教育事业和国家发展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西迁老教授子女代表金莎曼女士以“搬家、建家、回家、爱家”为题,分享了父辈不畏艰难,举家西迁,以实际行动阐释“西迁精神”内涵的感人经历。
62年前的1956年夏天,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6000多人手持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粉色车证,乘专列从上海迁往西安。至1957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交通大学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也在党和国家的精心安排下,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从黄浦江畔的十里洋场,到黄土地上的寂寥古城,从东南自古繁华、已经扎根半个多世纪的上海,举校迁往三千里之外、之前没有任何姻缘的西安,这期间,在物质上和心理上要经历多大程度的落差,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知道。但是只要党和国家一声令下,甚至将自己的房产无偿上交政府,携妻负子来到西安,教授带头西迁,学子踊跃随行,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扎根黄土地艰苦奋斗。这是一种怎样的格局和情怀呀!
听了83岁高龄的马知恩教授教授,满怀激情、铿锵有力的讲述,让我满怀感动和敬仰,我们在分享他经历的同时,共享的是他的家国情怀。现场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和深情的讲述,深深打动着在场观众。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爱,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马知恩教授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了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根本内涵。西迁子女金沙曼1956年随父母西迁,报告中她深情讲述父亲母亲听从党的召唤、携祖孙四代举家西迁的感人故事。‘’齿轮是铁,铁是冰的,但爸爸的心是热的‘’。父亲金精教授工业救国的一腔热血和将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深深影响着他的子女和我们所有的听众。
“西迁精神”是交大人奉献报国、开拓创新的永恒精神财富,是交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并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几乎以一己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又在后续的岁月里,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蓬勃发展。
通过学习,我对西安交大老一辈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操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当好新时代‘西迁精神’的新传人,把国家需要、患者需要和工作需要当成自己的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西迁精神”,让“西迁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勇于担当、敢于拼搏,坚守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