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文学园地 > 正文
文学园地

有爱的大家庭——我眼中的神经内科

发布时间:2018-04-08 17:56:05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时间过的真快,一切都还来不及思考和回顾,转眼间我来到神经内科已经半年多了,在这短短的半年里,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刚进科室的情景好像昨天才发生,樊萍老师耐心的带我熟悉科室环境,为我逐一示范每项操作,从医院护理各项管理制度、护士职业危害和防护到护理文书的书写等,她耐心细致地为我讲述每个知识点,使我快速地熟悉自己的工作,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不再陌生,不再胆怯,似乎觉得这里好像就是自己的家。

在我上夜班的时候,面对全科60多个病人,看着治疗车上满满的液体,电脑上复杂的医嘱,病人的各种突发情况,我紧张无比,简直无从下手。郑佳老师带我从第一个夜班开始学习,从审核医嘱、备血到核对输液卡等等,手把手地教我,让我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人成长到如今遇到问题可以沉着冷静地去处理的真正护士。

以前,在我的印象中,内科就是给病人打打针,吃吃药,到了神经内科,我才知道自己的观念多么的老套,其实,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许多内科医生已经向外科医生转变。就拿我院的神经内科来说,每周二和周五两天就是脑血管介入手术日,而且手术量很大,大多时候每天安排手术10多台,每逢这两天,科室的工作尤为艰巨,常常需要连续工作十几甚至二十多个小时,全科医护处于备战状态,而且为了早开手术,我科常年周二提前半小时上班。记得有一次,和往常一样,周二早晨7点半晨交班,八点半开始手术,但手术竟然延续到次日凌晨5点,有多名医生、多名护士(包括张桂莲主任在内)在工作了21小时后第二天连续再战。这样的情景在我工作的半年中,已数不清楚。虽然手术量大,工作非常紧张、辛苦、手术难度大,在全科医护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科室无一例医疗纠纷事故发生,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记得我连续上夜班的那个月,就看见张主任两次夜间3点来做急诊手术,还有一次患者术后发生高灌注,张主任就干脆睡在病房,守护者患者,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才在沙发上小睡一会,凌晨3点又起来看病人、调整医嘱,多少次看见她疲惫的身影,我很心酸,毕竟她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还要和我们年轻人一样苦干。我曾经试着问张主任,你为何要自己待在病房,吩咐下级医生不就行了吗,她笑着说,病人这么信任我们,我们要对得起患者的信任,也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正是科室这一群毫无怨言、孜孜不倦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为患者的安危保驾护航,才有了治愈病患脸上久违的笑容,正是因为他们,一个个家庭才得以延续圆满、幸福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科室,让我感动的事情太多太多。宋玉红老师、崔戈老师在生产前一天还挺着大肚子上班,无缘无悔。都说为母则刚,是什么让她们怀胎十月还坚守在工作岗位?是什么让她们默默无闻的奋斗在一线?是爱与责任,是对病人深深的责任,是对科室浓浓的爱意。她们不是个例,她们是我们万千医务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医护工作如履薄冰,稍不留心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作为一名平凡的护士,我们不求感谢、不求回报,更不求鲜花和掌声。只希望我们在付出宽容和爱心的同时,能收获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有了各位护理先辈的指导,我有信心做好护理工作,走自己选择的路,而且将走稳走好,一直走下去。

神经内科是一个非常团结、温暖的团队,虽然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每天的工作强度很大,但同事们都以微笑、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同事亲如一家,事事以患者为中心,急患者所急,思患者所想,大家待患者如亲人,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增加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更好更快的康复。步入工作岗位已经半年了,这半年是我的适应期,也是我的锻炼期。神经内科的工作氛围使我很感动,也激励我努力的投身这个大家庭,我为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无比自豪,也深深感谢两位护士长及科室所有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叮咛与栽培。

除了临床护理的长进,科室对提高我们科研能力也不忽视。例如在刚刚过去的周末(2018年3月31日),科室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张小曼研究员和西北妇幼医院科研部统计学博士屈鹏飞,为全科医务工作者及学生进行精彩的临床科研讲座。本来四月的西安正值春暖花开,而全科人员放弃周末休息、放弃踏青的机会,学习文献查阅及科研课题设计、论文撰写等。我毕竟刚刚步入工作,对科研尚未涉猎或者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道听途说,一直以来总觉得科研是一项很高深的领域,虽然曾多次试图涉入这一领域,但总觉得深奥遥远而不可及,好像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张主任组织的这次科研培训如雪中送炭,使自己受益匪浅,很多模糊的东西一下子变得明朗,使像我这样的年轻医护能够在科研学习中少走弯路,少浪费一些时间。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久久流传的医者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疗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医疗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为成为神内的一份子而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医院、为科室、为患者,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作者:神经内科 杨怡欢 责编:赵文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