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徐佐夏(点击进入)
2017-09-15 11:46:46 浏览次数:

图片10.jpg

徐佐夏(药理学教授)


中国药理学翘楚大家 西北高等教育开拓者

国立西北医学院首任院长——徐佐夏

  1939年夏,成立不久的西北联大发生重大变化,其校务委员会常委、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因不满教育部过分插手校务,干涉课程设置、无理强令解聘解聘进步教授,被污以“包容共党”罪名等原因,愤而辞职离去,导致原北平大学40多名教授和教师也随徐诵明先后辞职离校,西北联大医学院院长蹇先器也随之辞职。西北联大随后被教育部分立为五个独立学院,医学院独立设置为国立西北医学院,且为躲避日军轰炸刚迁到条件艰苦落后的汉中东郊农村,人心惶惶,百废待兴。在此形势下,扶持起新独立的医学院,稳定医疗教学秩序,必须有一德高望重学者来主持大局。8月14日,教育部任命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徐佐夏为国立西北医学院院长,而徐佐夏也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就稳定了局势,带领国立西北医学院度过初生的阵痛,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徐佐夏,字益甫,1895年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徐楼村,1913年9月考入中国教育部开办的第一所西医学校——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为该校首批学生之一,1917年毕业后,到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当校医。1918年他应聘到山东省立医专任教,1919年考取参加山东省赴欧留学生,次年赴德国柏林大学、提兵根大学和格莱夫司瓦尔多大学学习药理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柏林药理研究所任教研员。1924年回国,任北平大学医学院教授。1937年春再次赴德国进修。当闻知 “七七”事变爆发,徐佐夏谢绝同事们的挽留,立即决定返回祖国,将自己学得的学术知识贡献给中国抗日战争事业。当时北平已为日军占领,国立北平大学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奉部令内迁西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徐佐夏回国后越过日伪封锁线,直奔抗日战争的大后方西安,9月,加入由内迁三校组成的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任药理学教授,成为西北地区现代医学教育的先驱和药理学科的开创者。

  1937年12月1日,徐佐夏担任领队,与王同观副教授率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学生抗日宣传队数十人到汉中宣传抗日,他们从宝鸡到汉中褒城一带,步行深入县城乡镇两个多月,组织民众集会演讲、帮助地方编印刊物、培训中小学生,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在中国犯下的战争罪行,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讲授日军防轰炸、防毒气知识,一方面为民众百姓治病,同时开展医疗教学活动。许多地方听到宣传队要来,民众自发早早就列队热烈欢迎,起到了很大的社会影响,1938年2月奉命返回西安后,汉中各界还联合赠送抗战宣传队一面锦旗,以表彰他们的突出贡献。

  1938年春,抗日战争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日军占领山西临汾,进逼潼关,并大规模轰炸西安。为筹划安全防务,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主任蒋鼎文命令国立西安临时大学迁移汉中。1938年3月16日,日军对西安进行大轰炸的第三天,西安临时大学开始了向汉中转移的徒步行军式搬迁,全校师生编为三个中队十余个区队,教职员为独立区队,乘闷罐火车到宝鸡后,再沿川陕公路徒步翻越秦岭,进大散关、过凤县、越柴关岭、经褒城进入沔县(勉县),跋涉十余天进入汉中,医学院暂借南郑(今汉台区)城内中学巷汉中联立中学和陕西银行教师和房屋办学。4月,教育部根据行政院《平津沪战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令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徐佐夏仍任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在此期间,他积极协助医学院院长蹇先器教授聘请教师、联系实习基地,并借南郑卫生院开设门诊,使医学院的教学、医疗等工作很快就绪。1939年年初日军开始对汉中进行狂轰滥炸,师生们整日应付防空袭,西北联大医学院的教学工作陷入停顿。4月底,为保障师生安全,西北联大决定医学院迁到城外农村,经医学院院长蹇先器勘查,医学院搬至城东十余里的马家庙,附属医院搬至三里外的黄家坡文家庙。

  1939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医学院。医学院院长蹇先器辞职离院,8月14日教育部任命徐佐夏为独立后的国立西北医学院首任院长。

  徐佐夏就任第一任院长的国立西北医学院,是一个刚脱离北平大学、又从西北联大独立、还连续搬迁的一个简陋摊子,学生们先租住在马家庙附近的刘家祠堂、孙家庙和杨氏祠的农民家中,后住进学校搭建的草房中,教师们则分别租住在沿汉江各村的老乡家中,学校雇有号手,以吹号声声闻村间通知上课上班,生活物资奇缺,图书仪器匮乏,每日奔波于乡间小路,教学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简陋。医学院虽搬至乡下,但日军飞机轰炸也接踵而至,在多次轰炸中,医学院人员房屋受到严重伤亡和损失。1940年5月,在日军针对医学院的轰炸中,教务长杨其昌教授和两位学生牺牲,1943年附设医院病房图书馆在轰炸中被毁。更为困难的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院长以及著名教授如陈诵明、吴祥凤、蹇先器、严镜清、林几、陈礼节等及部分讲师助教先后离去。时局动荡、生活艰难、人心不稳、师资缺乏。

  徐佐夏就任国立西北医学院院长后,领导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师生们边学习、边基建,修缮破旧祠堂庙宇、加盖草房,先后建成了数十间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操场、学生宿舍和食堂,为附属医院建立二十多间病房、手术室、化验室和调剂室。他重视学术交流,创办《西北医学院院刊》,组织以教授为主的西北联大医学院医学抄读会,交流各自学识并介绍医学新信息,并且允许学生旁听。除医学院原设有的医学研究所,还成立了地方病研究所开展科研。制定修定了《医学院组织大纲》、《本院学则》、《练习医师服务规则》、《附属医院实习规则》等一系列规范制度,医学院教学逐步走向正轨,并为南通医学院、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提供教学实习基地。为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医学院的声望,他还广泛延聘国内知名教授来执教或兼任教授,如以外科圣手而著名的万福恩、组织解剖学教授王顾宁、药理学教授马馥庭、耳鼻喉科教授张济乡、皮花科教授赵清华等。他注意培养重用年轻医师、留住优秀的毕业生,如王兆麟、张之湘、霍炳蔚、孙擷芬、李景颐、梁福临等,充实人才队伍,许多人以后都成为了国内知名的学者。附属医院也初具规模,医护员工已有40多人,添置各等级病床六十七张,后发展到一百一十张,日门诊量逐步上升到300多人次。1943年元月,抗战进入僵持阶段,徐佐夏积极努力,征得鄂陕甘边区警备司令部批准,将军校腾出来的汉台校址建立门诊部,并向教育部争取到拨款二十五万多元为门诊部修缮房屋,购置设备器械。第二年又将附设医院迁到城内与门诊部合并,将医学院迁到文家庙,极大方便了民众就诊,扩大了实习基地,提高了学生实习环境条件。

  抗战期间,物资匮乏,尤其医疗器械和药品都很短缺,除政府配给外,徐佐夏一方面设法在香港南洋一带采购药品,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专长,与毛鸿志教授成立中药研究所,他就地取材,积极研究开发中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以代替西药,如以土硼砂为原料提取医用硼酸。并支持大学生成立药物研究会,研究发现和提取各类中药的有效成分,力求药物自足。徐佐夏对于护士等技术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视,在他的倡导下,医学院开办了二年制的中级护士训练班,共培养毕业生90余名。徐佐夏还特别注意关心和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在三皇寺开办子弟小学,为教职工解决子女上学问题。

  徐佐夏任院长期间对国民党当局在大学里实施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准学生参加和组织“民先”等抗日爱国组织,大肆搜捕地下党员和进步师生的政策和行为十分反感。1941年5月,医学院进步学生徐骏、高履勋被抓,徐佐夏闻知后积极出面营救,在李学禹和陈作纪教授的保释下得以获释。由于军事教官在学校飞扬跋扈,长期欺凌同学,加之物价飞涨,学院的教学经费和教学条件受到非常大的影响,1944年元月,以第八班学生和军事教官发生冲突为导火线,爆发了全校性学潮,学生以罢课表示抗议。先是以鄂陕甘边区警备司令祝绍周要求徐佐夏和附设医院院长赵清华报告学潮情况,之后教育部长陈立夫又召徐佐夏、附设医院院长赵清华和教务主任李宝田到重庆再次报告学潮问题。为解决事端,平息学潮,在免去军事教官的同时,教育部免去徐佐夏的院长职务,同时解聘了教务主任李宝田和附设医院院长赵清华。徐佐夏从此离开了他为之学习和服务了三十多年医学院。

  1945年2月至1951年8月,徐佐夏应聘到江苏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执教,兼该院教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副院长。1949年,江苏医学院院长胡定安劝徐佐夏去美国从事药学研究,台湾的一个美资制药厂以优厚的待遇请他去台湾工作,徐佐夏都不为之所动,留在国内迎接解放。

  1951年徐佐夏调任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药理学教研室主任、院长。1956年评为国家一级教授。1956年山东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改称青岛医学院,徐佐夏继任青岛医学院教授、院长。

  徐佐夏致力于医学药学研究近半个世纪,专长药理学、药用植物学、毒理学。主持研制成功了“血压立定片”、“抗哮喘片”等12种新药。晚年,他十分重视对祖国医学遗产的发掘和整理,主持了“甘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松节油对破伤风毒素的解毒作用”、“苏木对人体各系统的作用”等的实验研究,促进了中药在临床的应用。徐佐夏的译著主要有:《简明药理学实习》、《处方学》,1936年由北平大学出版社印刷为教学用书;1952年后先后编译出版了《药理学》、《毒理学》及《植物疗法》等。

  徐佐夏在全国医药学界、科技界有较高声望,曾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副理事长、山东省药学会理事长、山东省科协常委、青岛市科协副主席等。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任九三学社青岛分社副主委、青岛市政协副主席。从1954年开始,连续当选为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先后出席了全国、山东省和青岛市的文教战线群英会。1959年被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1971年11月1日去世,终年76岁。

  国立北平大学迁陕后,历经改组合并院系分离,最终未能复校北平,其工、农、医、法商、文理五个学院均已或消失或融化进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西北各高校中,唯医学院完整遗存下来,历经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发展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传承中国最早现代医学火种,为西北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和医学科学发展奠定基础,为中国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其中徐佐夏院长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和最艰苦的条件下为医学院重建、生存和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巨大贡献应被重视和予以高度评价。


上一篇: 蹇先器(点击进入)

下一篇: 颜守民(点击进入)